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其他 > 正文

万达“关店潮” 止损还是转型

新民周刊  2015-08-07 09:57

[摘要] 事实上,不止万达一家在关门。早期的百货业竞争,看的是谁家商品种类更丰富。而如今消费走向个性化、差异化、年轻化的大背景下,更懂市场和消费者的是新型多元化零售商业,如便利店、折扣店、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等等;至于成本,传统百货人力和租金成本占到70%,电商一来却都省了。

百货商店,关关关

事实上,不止万达一家在关门。早期的百货业竞争,看的是谁家商品种类更丰富。而如今消费走向个性化、差异化、年轻化的大背景下,更懂市场和消费者的是新型多元化零售商业,如便利店、折扣店、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等等;至于成本,传统百货人力和租金成本占到70%,电商一来却都省了。

近年来,国内百货业掀起了“关店潮”。

百货商店似乎沦为了“试衣间”和“展示柜”。而且,卷入“关店潮”中的,不仅有国内百年老店(津劝业(600821,股吧)、王府井(600859,股吧)等),洋百货也比比皆是,如马来西亚百盛、英国马莎和日本伊藤洋华堂等。

但传统百货业具有品牌、资源和体验三大优势,通过提升改造并增强亲和度和用户体验,积极拥抱互联网,加大线上与线下融合,也并非不能生存下去,向死而生、成功逆袭的也不在少数(如新世界百货、苏宁电器)等等。那么,万达如此急于砍掉作为四大支之一的百货,到底有哪些考虑呢?

“万达模式”的百货定位

百货困境起因万达模式,后者说白了就是“现金流滚资产”或“以售养租”。

由于万达项目所在区域或者不成熟(中心城市非核心区),或者集聚效应不够(非中心城市),为营造短期内物业增值预期,必须做到快速招商、快速开业、满铺运营,但由于跟进的商家或者没有那么快的扩张速度,跟不上万达节奏;或者感觉风险比较大,不愿意进入这些区域,招商压力逼得万达不得不自建部分主力店来“救场”、“撑场”、“填场”,于是就有了万达百货、万达影院、宝贝儿和大歌星KTV。

从本质上讲,这些自有品牌的主力店是服务于招商需要的,目的是通过短期内形成良好的商业氛围,大化土地和物业销售及租赁价格,实现高溢价快速去化,弥补持有型物业培育期较长对于现金流的压力。因此,包括万达百货在内的自有店铺,盈利是第二位的,助力高溢价快销和快租才是位的。而且,由于不成熟或集聚效应不足,也导致万达百货等自有店铺不可能获得平均利润,销售和租赁物业对百货等商业运营交叉补贴,以弥补商家损失、实现满铺开业也就顺理成章。

亏损“天注定”

21世纪头10年,是国内居民家庭消费增长快的时期,特别是娱乐性消费、“吃喝拉撒”一站式消费发展快的时期,也是商业地产发展快的时期。万达先看到了这种机会,并通过快速布局商业综合体(万达广场),充分地把握住了这种机会,并通过成功的商业运营策略,大程度攫取了物业增值和溢价。

在“跑马圈地”楼市增量时代,物业增值预期和万达品牌带来的短期人气集聚(万达开业成当地新闻),掩盖了商业经营不佳的问题。但是,与传统百货和娱乐项目相比,万达百货和大歌星KTV并无任何优势。而且,在百货经营上,万达与专业百货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当然这也不是万达的长项)。

从万达百货一贯主打服装经营的思路来看,其在差异化经营、应对电商冲击、成本控制上,存在的短板不容小觑,即便屡屡换帅,甚至借用万达品牌(原来叫“万千百货”)也无济于事。早期万达开业集聚人气非常不错,再加上房价地价快速上升,出于招商的需要,接济百货这个“配角”的损失是必然的,需要忍受也能够忍受。

随着国内商业综合体供应过剩,万达广场集聚的人气被分流,其“吃螃蟹”的效应也开始消退。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先冲击零售行业,短短几年内以摧枯拉朽的态势将传统零售边缘化。万达百货与专业百货在经营上的差距开始显现,亏损不可避免。王健林在近期一次公开演讲中指出,万达百货一半在亏损、一半在盈利,合并报表后整体仍旧在亏损。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已经开业的86家万达百货,在2014年完成收入154.9亿元,同比增长39%,只完成计划的91%;在利润方面,2014年,万达百货净利润增加亏损7%,与文化、院线、旅游、物业租赁30%-150%的利润增幅反差太大了。于是,止损是当务之急,而关闭的这46家百货公司,便是亏损严重的。

万达百货“功成身退”

在近期召开的集团2015年上半年工作会议上,王健林表示,万达集团在2018年将全面转型为服务型的轻资产企业,服务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占比将超过65%,商业、文化、金融和电子商务等新的四大支,将是企业转型的方向。所谓轻资产,主要是区别于万达过去重资产经营模式(以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为主)。轻资产模式下,在新建万达广场上,万达只负责输出品牌、设计、建造、招商、营运、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而投资由别人出,资产也归投资者,万达与投资方分享投资。

在轻资产模式下,万达需要的是强大的设计和经营能力,而不再是通过百货来扶持“以售养租”。这样,作为传统“四大支”之一的万达百货,也就淡出了。而且,如前所述,由于传统百货地位急剧下降、盈利日薄西山,转型异常艰难,更难以像影视、文化和旅游等其他板块一样,通过上市来解决困境、开辟新天地,其在提高招商能力方面的作用迅速下降。而同时,不管是文化、金融、旅游,还是电子商务等,都属于新兴行业,在提高设计、招商、运营方面的能力大,也是目前商业地产经营缺乏的。

以金融为例,根据万达2015年半年工作报告,万达计划在今年组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金融集团。目前,109个万达广场有数以十万计的商家,掌握着十几万台收款机,未来会达到百万级数量,这是任何房企都不具备的资源优势。通过云POS机,可以掌握百万个现金流入口,并利用电商和快钱大数据,以此来为万达广场小商户、5亿万达会员发放小额贷款、消费贷款、发行投资万达广场建设和经营的理财产品等等,这是招商的强利器,远远不是百货所能比拟的。

转型,难以跨越“讲故事”

为改变“重资产”的状态,壮大金融、文化和电子商务等轻资产板块,2014年底上市以来,万达已投入17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并购和投资,先后与腾讯和百度合资建立万达电子商务公司、并购第三方支付快钱、盈方体育传媒、澳大利亚HOYTS院线、投资入股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同程旅游等企业。根据计划,今年下半年还将加大并购步伐,完成国外3家和国内3家大型企业并购,同时推进海外企业业务在中国落地,而金融和互联网等领域仍旧是并购的重点。

但是,转型进行得似乎并不顺利,在新领域很难找到双方的切合点、盈利模式,并兑付为可观的现金流。首先,进军电商数年,并未交出满意的答卷。尽管拥有庞大的实体店、丰富的线下场景,但利用互联网来统一线下和线上,以强大的线下体验来增强线上客户黏性似乎并不那么容易;即便联合腾讯和百度,也并未给万达插上腾飞的翅膀,三巨头争吵多过共识,线上线下整合在观念上的鸿沟难以弥合,万达电商O2O的线上渠道——“飞凡”网还停留在故事中。在三年时间内,万达在电商板块就已经更换两任CEO和两任COO,就连王健林都不知道如何利用强大的线下资源了。

由此来看,掌握十几万台收款机,整合线下金融资源,并借助电商和快钱大数据,发放小额贷款和消费贷款,在中短期内也很难变为现实。被王健林寄予厚望并有望成为万达未来价值大的板块——万达金融集团,即便有望在下半年挂牌成立,但很难有实质性的业务进展。同时,尽管已和上海自贸区着手搭建准REITs权证交易平台,但目前国内不具备REITs生存的环境,万达今年发行的“稳赚1号”,不仅不是严格意义上的REITs(更像是一款筹集项目开发资金的公募产品),而且仅仅筹集到100亿,距离王健林期望的1000亿还很远。

思想已轻盈,身体还很重

目前,万达身体“偏重”仍无法改观。2015年上半年,万达集团收入1084.7亿元,商业地产贡献了其中75%的收入,而在商业地产中,租金收入只有70.2亿元,在万达商业总收入中仅占9.56%,物业销售收入占比超过90%。因此,尽管万达贵为国内大的持有型商业地产公司(2015年底将成为全球),拥有2500万平方米的自持物业,但仍没有改变“以售养租”的重资产经营模式。物业销售收入占比超过九成,在过去几年,这一状态始终没有改观。

同时,万达现在还有90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其中2000多万平方米规划为万达广场等持有物业,还有7000万平方米销售物业。根据万达的计划,把这7000万平方米销售物业消化掉,需要5年的时间。但是,近年来二三四线城市住宅商铺供应迅速走向过剩,物业销售越来越困难。2014年以来,即便政策刺激,但万达目前项目布局重点的三四线城市,依旧没有明显起色。

因此,万达摆脱重资产模式还需要若干年。而万达之所以急于转型,就是要在“重资产模式”穷途末路之前,能以快的速度转换到轻资产的模式下,降低转型的阵痛。但是,即便花血本投入到新的四大支中,但短期内难以看到成熟的盈利模式和可观的现金流,轻资产转型还停留在思想上,万达本质上还是一个身体很重的传统房地产企业

现金流压力倒逼万达

转型投入大量资金,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而传统重资产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这种“青黄不接”的结果,造成了万达“到处找钱”的窘态。数据显示,万达融资活动净现金流连年处于巨额状态,2012-2014年分别为185.51亿元、379亿元、351.36亿元。而且,面临总建筑面积近70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在“18个月内完工和24个月内运营”的硬性要求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万达总资产高达5643亿元,但截至2014年底,一年内应付债务高达2354亿,还有超过1900亿的银行贷款及未偿债券。2014年末,万达靠IPO融资288亿港元,不管对转型投入,还是缓建现金流压力,都只是杯水车薪。

因此,现金流恶化短期内无法改观。对于万达来说,一方面要竭力让“以售养租”尽量维持较长的时间。而与万科合作,就在于看重万科销售型物业的操盘和成本控制能力、“快周转”水平,保证未来现金流贡献的主体——物业销售不至于快速衰落;推出“稳赚1号”众筹、与基金公司合作,也是为了缓减巨额待开发项目对于现金流的冲击,增加多渠道社会融资对于项目开发的支持。

另一方面,就是要尽快砍掉不符合转型方向和拖累现金流的部门。不管是万达百货,还是大歌星KTV,在第三代万达广场中都是“标配”,目的是为了提升城市新区配套水平,集聚买家人气,提升万达商业物业的增值前景预期。当万达广场遍布所有二三四线城市,体量达到巨无霸,而商业地产供应过剩,新增项目仅限于消化储备存量后,百货“做嫁衣”的功能定位也该退出了。而且,上市以后,为保护外部投资者利益,继续对百货进行补贴也难以说得过去,万达果断砍掉这一曾经的“支”是大势所趋。以王健林雷厉风行的军人行事风格,该砍掉就要砍掉。(作者供职于深圳(楼盘)市房地产研究中心)

链接:

万达模式

就是在中心城市非主城区或新区、中小城市主城区,以超低地价(甚至免地价)拿地和“造新城”,并在“吃喝玩乐”一站式消费的5000多商家“订单式”进驻的情况下,培育未来良好的区域配套和商业氛围,形成地价和物业价格上涨预期,终实现住宅商业物业快速销售、“高溢价”收入、万达广场高租金招租。

 

上市房企发债忙:今年以来已发行公司债近400亿元

开征房产税需过两道民意坎儿

十年楼市两茫茫:供需变天分化加剧

房地产税立法承载着诸多改革期待

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下半年试运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