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6月25日是第26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起步期,如何做好土地文章,服务转型升级?我市国土部门于近日再推系列新举措,在保项目、促发展上不断出新招、创举措、见实效。
记者王燕 通讯员 黄欣
6月25日是第26个“土地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起步期,如何做好土地文章,服务转型升级?我市国土部门于近日再推系列新举措,在保项目、促发展上不断出新招、创举措、见实效。
服务项目重在看产业
“国土部门服务保障发展,绕不开三个‘关键词’:指标、项目、产业。有土地指标,项目才能落地;指标保障哪些产业项目,也有轻重缓急。”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胡建平说。如何抓关键、保发展?“一个是摸‘准’项目,还有一个就是搞‘准’政策。”该局征地管理科负责人汪媛霞介绍。在项目方面,我市坚持“指标跟着项目走”,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临港产业、旅游项目以及民生公益项目,积极争取省控用地指标,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同时减少房地产用地,推动房地产“去库存”,积极消化存量用地,今年以来我市尚无房地产项目用地报批。
数字显示,前6月全市共报批土地8106亩,较去年同期增长25%,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临港产业、旅游项目以及民生公益项目占报批总量72%。全市共完成供地6000多亩,同比增加51%,其中工业项目供地2000多亩、同比增加25%。郑蒲港铁路、慈湖河流域治理、乌江建材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用地得到及时保障。
服务项目重在看签约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围绕项目落地建设,市国土部门推出了多样服务文章。“我们与招商部门建立了随时对接、定期调度的制度,在招商谈判初始阶段就及时掌握企业初步选址意向,组织对土地权属、地类现状、是否报批、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并提出选址建议。今年初,市经开区与浙江嘉锦汽车配件公司进行洽谈过程中,国土部门得知该企业因生产任务较重亟须开工建设后,及时协调将预留给另一企业的二期用地调剂给该公司,有效推动了项目谈判,近期即将开工建设。”市国土局开发区分局负责人刘思宁说。
为提升保障水平,该局按前期梳理出的地块情况,结合项目建设周期要求、开工时序、项目成熟度、现场实施情况等分类制定保障措施。其中对土地已报批的,开出资料清单,办理供地手续;由于各项资料均采用标准化格式,大大压缩了供地前期资料准备时限。“我们的项目今年3月签约,5月份供地,马上就要动工了,得益于国土部门的好服务、快速度,我们才有这样理想的进度。”兴美利大健康产业园项目负责人说。而对土地尚未报批的,则按照项目轻重缓急、成熟度以及开工时序,确定好报批时间节点,做好报批前期准备工作。对与项目同时签约配套用地,明确于工业用地正式建设后方可启动报批。
除此之外,该局还将各类“涉土”资料、“涉土”业务流程进行了整合、优化、提升,并积极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联系,及时跟进土地报批和供应的会审会签,针对提出的问题时间协调沟通,确保快速度通过审批。
服务项目重在看节地
“近年来,市里在推进工业项目集聚发展和用地节约集约方面想了不少办法,出台了《马鞍山市工业集中区布局规划》,将全市原有的35个工业集中区整合成16个,工业项目的土地报批和土地供应必须在整合后的16个集中区内。对一些规模小、用地急的项目,积极引导进驻标准化厂房。”该局土地利用管理科负责人王谦介绍。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产业规划“三规合一”,有效促进了工业项目布局集中发展,充分发挥了项目集聚发展的效益和优势。整合后的16个集中区目前汇聚了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70%以上,成为全市工业经济主要支柱。
值得关注的是,服务标准化厂房建设成为国土部门抓节地增效的主打“产品”之一。全市把标准化厂房建设作为节约集约用地的突破口,由国土部门牵头,载体单位具体负责,实行“边建设、边招商”,实现布局集中、用地集约和产业集聚。实施三年来共建成标准化厂房214万平方米,在建29万平方米,已有300多家中小企业入驻了标准化厂房,平均容积率达到1.5以上。另有23个在建、待建标准化厂房项目,占地面积2100亩,预计可建成标准化厂房209万平方米。按照传统工业项目容积率1测算,节约土地达1200亩,节省用地30%以上。
服务项目重在看施策
在服务企业中,市国土局建立“主动服务+”模式,以“涉土”服务提升企业活力,将服务贯穿于土地批供的整个流程之中。通过深入开展“三服(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群众)”案例评比竞赛活动,摸清企业对土地要素需求,列出清单,细化措施。今年以来,服务企业顾问团已累计走访“三服”对象30多家,帮助解决难题20多个,并为各载体90多宗地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融资数亿元。
今年上半年,结合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调转促”行动计划有关措施,市国土部门对全市各县区、开发园区和重点企业开展了一轮对接交流,主动上门服务,重点掌握园区和企业用地需求,帮助对方解决历史遗留“涉土”问题。在具体过程中,树立“服务、创新、担当”的理念,坚持用办成的思维来施策,在依法合规和不谋私利前提下,积极主动为载体、企业、项目建设服务,解决了一批“涉土”疑难问题,为企业和项目建设做好要素保障工作。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