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期我市出现了多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据调查,就诊者发病前均有食用小龙虾史。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科专家提醒市民,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肌肉酸痛、乏力,要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并详细告知近的饮食史。
本网讯近期我市出现了多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据调查,就诊者发病前均有食用小龙虾史。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科专家提醒市民,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肌肉酸痛、乏力,要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并详细告知近的饮食史。
19日上午,记者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见到了在此就诊的市民孙先生,“16号中午我吃了1斤左右的小龙虾,之后在家休息,到了傍晚5点半左右起来活动,就觉得背部肌肉酸痛,开始以为是平常劳累没在意,没想到越来越疼,而且全身无力,就到医院来了。”他说。经检查,孙先生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据统计,近期像孙先生一样在食用小龙虾后出现肌肉酸痛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人不在少数,仅人民医院急诊科就已收治了近30例。
那何为横纹肌溶解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范文辉介绍,横纹肌溶解是临床常见疾病,多见于中毒、创伤、挤压伤,俗话说的横纹肌就是骨骼肌,溶解后释放大量肌红蛋白、肌酸激酶,释放到血液中,堆积到肾小管,造成急性肾衰竭;其典型症状是疼痛、压痛、肿胀及无力等肌肉受累的情况,有人也会出现发热、全身乏力、尿液外观呈茶色或红葡萄酒色等情况,严重时会对肾脏和代谢系统造成伤害。
(记者 王燕 通讯员 夏雷蕾)
小龙虾怎样吃才安全?市疾控中心专家建议——
食材要新鲜 净水泡两天 烹饪煮熟透 进食应有度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又叫“哈夫病”,多指患者食用水产品24内出现的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系列病征。该病早于1924年在波罗的海的哈夫港湾发生,后来地中海地区、美国、巴西在2000年都有过报道,近几年国内也陆续发现了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该病诱因复杂,包括过量运动、代谢紊乱、药物、毒物、自身免疫、感染等等,现在尚不能断言小龙虾就是“元凶”。但可以肯定的是,食用小龙虾是一种高风险致病因素,该病经对症治疗后,预后均良好。
市疾控中心同时提醒广大市民,市民在购买食用小龙虾时,好不在街头流动摊点购买,不自行到江边或河沟捕捞野生龙虾进食,不购买非养殖、感官异常、有异味、不新鲜和死亡的龙虾。购买后应在干净水中浸泡1-2天,尽量清洗干净,要去除腮部及肠道;烹饪时应煮熟煮透,蒸煮时间尽量长一些。与此同时,进食龙虾量也应有度,一次性大量进食龙虾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且还可能存在诱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风险。龙虾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含有丰富的嘌呤核苷酸,多吃会诱发痛风。如果再搭配啤酒则更不健康,因为啤酒含有分解嘌呤核苷酸的催化剂维生素B1,两者一起食用会加重机体代谢负担,导致血中尿酸增高更快;另外过敏体质应尽量不吃龙虾。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